最近V編在跟身旁一些高學歷的女性友人常在聊天時,常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聰明伶俐讓他們在與另一半的關係中困擾。
每當另外一半忘記一些重要的約定、或者在約會遲到時(尤其是累犯!),很容易迅速在心中燃起一股無名火,想說「這個人是要多不在乎我,才會連這種事情也記不住」、「這個人為了工作可以讓約會遲到,難道我就這麼不重要嗎?以為我就沒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嗎?」。
而此時,即使很壓抑著怒火,我們仍自認有禮貌的送對方一句「可以請你下次不要遲到嗎?」、「可以請你下次不要再連這種事情都記不住嗎?」卻得到了一句回覆:「你以為我願意嗎?」
(圖片來源:freepik)
接下去的畫面就是原本好吃的晚餐變得難吃、原本可愛的對方變得可惡、原本溫柔的話語變成劍拔弩張,氣氛嚇死人的降到冰點。
在關係中太聰明的兩人,平時鬥鬥嘴不失為一種趣味,但真的吵起架來誰都得理不饒人那個場景,真的是慘不忍睹。友人形容這樣的互動是「兩的人拿著邏輯的鞭子,把彼此都抽得皮開肉綻。」V編是覺得這個比喻既貼切也令人不寒而慄。
(圖片來源:freepik)
這篇文章想要跟妳談怎麼用適當的方式,跟對方聊聊這種緊張的事。在不委屈自己的前提下,以對方也較能接受的方式傳達你的情緒跟請求。我們可以借助非暴力溝通的原則,協助我們調整說話的方式。
你可以說我做了什麼、什麼沒做,
也可以解讀我的話語或行為,
兩者我都可以承受,但請勿將他們混合。
如果你想讓我感到困惑,你可以這樣做,
將我的行為和你的反應,摻雜在一起說出口。
你可以說你看到我沒做家事,心裡很是失望,
但罵我「不負責任」,一點都不會讓我更想幫忙。
是的,你可以說我做了什麼、什麼沒有做。
也可以解讀我的話語或行為。
兩者我都可以承受。但請勿將它們混合。
——馬歇爾·盧森堡,非暴力溝通提倡者
非暴力溝通提供我們 4 步驟,協助我們說出較易讓人接受的話語。這四個步驟分別是:觀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請求。
將這些技巧運用在上述的情境的話,我們可能會說出:「昨天晚上的約會你遲到25分鐘,我當時覺得很生氣、可能也有點沮喪,因為這樣會讓我覺得你不重視我們約好的事,我希望下次你如果要遲到的話,可以提前傳個訊息通知我一聲。」
分別先簡單的解釋一下,這次 4 步驟在剛剛的扮演的角色:
- 觀察:提出你所觀察到的事實,並且要注意不加任何評論。
(昨天晚上我們的約會你遲到了25分鐘)
- 感受:說出關於自己的情緒。
(我當時覺得很沮喪、生氣)
- 需要:在情緒與事實之間,我是如何將兩者做連結的。
(因為這樣會讓我覺得你不重視我們約好的事)
- 請求:希望對方所做的具體調整行動。
(我希望下次你如果要遲到的話,可以傳個訊息提前通知我一聲)
這樣的說話方式相對容易讓對方接收,對方聽到的時候也不會有被責難、揶揄的感覺,此時對方卸下心防就比較容易聽得進你想傳達的。
因為當人受到指控的時候,生理本能都是想要反駁對方的,典型的例子就像是當遭受到「你每次都...」「你可不可以不要總是...」的指控時,常見的回應是「哪有每次,我上次就沒有」,然後就陷入了無意義的唇槍舌戰中,弄的雙方遍體鱗傷。
(圖片來源:freepik)
非暴力溝通提供了我們很好理解的框架,協助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更完善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對方知道,接著我們就利用下一篇文章來詳細描述非暴力溝通的操作方法,跟實踐上要注意的小技巧。如果你也有類似情節,歡迎跟我們一起探索用非暴力的語言經營親密關係!
撰文:白白
(封面圖片來源:freepik)